金沙(js6666·Sand认证)官方登录入口-欢迎您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耕地污染存多大风险?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发布时间:2017-8-2   浏览量:

编者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由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农村土壤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壤有较大的“缓冲”能力,污染往往不易察觉,一旦污染将很难恢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丧失生产力。因此,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刊发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系列报道之农村土壤篇。对农村土壤污染危害有多大,土壤修复为何城市热、农村冷,如何走出农村土壤污染治理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梳理,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张旭辉 高胜达

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正日益显现。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2011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对全国364个村庄开展的农村监测试点工作结果表明,农村土壤样品超标率为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农村土壤污染危害有多大?

农村土地一旦遭到污染,不仅会祸及居住其上的农民,更会通过粮食、蔬菜等的供给威胁到“米袋子”和“菜篮子”

“根据我们在国内部分省市开展的大规模调查来看,土壤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对我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这样说。“我们通过对湖南郴州一个案例长达一年的跟踪,基本证明了土地污染确实会损害人体健康。后续的监测还证明,污染的农田若不修复,即使不种庄稼,潜在的健康风险也不会消失。”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土壤污染引发了很多突发事件。陈同斌表示,重金属污染在我国较为严重,我国农产品卫生品质受到严重威胁。

农村依托土地生产农产品,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农村土地一旦遭到污染,不仅会祸及居住其上的农民,更会通过粮食、蔬菜等的供给威胁“米袋子”和“菜篮子”,给百姓的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污染则是对这一基础的威胁和动摇,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国家发展就没有稳固的基石。

此外,企业生产也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近年来企业向农村转移,将更多污染场地带给了农村地区。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目前主要属于城市的污染场地问题可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村的土地上。

土壤修复为何城市热,农村冷?

城乡污染土地修复开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经济规律之下的一种市场行为,而这种市场行为的背后,则是我国土地污染追责的困境和融资机制的缺乏

污染场地修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巨大的需求推动着市场飞速发展。很多科研机构、企业争相进入,寻觅发展机遇。

然而,这一工作的开展迄今仍以城市为主要舞台,对农村受污染的土地修复却很少有人问津。我们平时经常看到城市中的污染土地修复工程,却很少听闻农村土地修复的案例。

其实,城乡污染土地修复开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并非人为故意,而是经济规律之下的一种市场行为。而这种市场行为的背后,则是我国土地污染追责的困境和融资机制的缺乏。

“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是我国污染防治的重要原则。因此对土壤修复来说,划清污染责任、对污染者追责是最根本的工作。而在农村,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不亚于在城市里的情形。之所以这样说,有三大原因。

一是城乡土壤污染环境风险不同。同样的污染,会因其被人接触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城市土壤受到污染后,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饮水等途径危害人体健康;而农村土壤受到污染后,不仅同样能通过上述途径危害人体健康,还可能产出含有污染物的农作物,构成对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

二是城乡环境执法能力水平不同。相比城市,农村许多企业的排污行为更加缺乏执法者的监督和管理,以致肆意排污,严重污染周边土壤和水体。加强对污染责任的追究,将可以给予更强的震慑,消除其违法排污的侥幸心理。

三是城乡政府对修复的支付能力不同。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起步很晚,2004年之后才在京、沪、渝等大城市开展,其中大部分修复项目都未进行污染追责。由于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地方政府土地交易的收益就能解决修复资金问题。于是,追责索赔就显得“既麻烦又无必要”,被一再搁置。而在远离土地财政的农村,巨大的资金缺口无从弥补,追责变得必要而紧迫。

与城市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企业行为有所不同,农村土壤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近年来不少“两高”企业向农村转移,成了污染土壤的大户,加上城市河道流出的污水,农村过量施用的化肥、农药,过量养殖引发的面源污染,以及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因此,我国农村土壤的污染源很多,追责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在我国农村,土地污染的责任确定比城市更难。因为很多乡镇企业规模小、生产时间也短,等发现其生产对土壤造成危害时,企业可能已经人去楼空,无从追查。此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这一特点,也给追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重庆市环保局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田军说。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龙涛告诉笔者:“农产品生产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农业用地土壤往往需要执行较高的质量标准,但修复后却难以通过土地增值产生足够的经济回报。”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成本很高,农业生产产值较低,农民不可能付得起巨额的土壤修复费用。“因此,污染农田的修复模式一直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龙涛说。

如何走出农村土壤污染治理困境?

需要从污染责任追究、融资机制、修复路线选择等方面入手,探寻适合农村土地的污染修复模式

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是个新事物。农村土壤污染的影响深远,其土地修复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更多。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时间,但比时间更重要的是思路和方法。我们需要从污染责任追究、融资机制、修复路线选择等方面入手,探寻适合农村土地的污染修复模式。

众所周知,美国为修复污染场地而设立的超级基金成绩斐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治理污染场地效法的对象。然而不为很多人了解的是,实际上只有15%的美国超级基金场地依靠超级基金本身解决了修复费用问题,80%以上的超级基金场地都是通过追责令污染者支付了修复费用。可见,建立中国的场地修复超级基金虽有必要,但更紧迫的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构建起污染追责体系,让尽可能多的污染场地找到应当为之付费的责任者。5月23日,环保NGO“自然之友”及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铬渣污染事件将陆良化工告上法庭。这一案件已在曲靖市中院开庭,这是国内首例由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是对污染责任追究的一次勇敢尝试。

与城市中土壤污染修复费用筹措的现有模式相比,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筹资因缺乏资金来源而更加艰难。据《时代周报》今年6月28日的报道,在湖南郴州,每修复一亩污染严重的耕地,大约需要花费人民币50万~60万元。修复时间漫长,一般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按照这个修复成本来计算,我国农田修复规模将高达50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对国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精神,农业部、财政部已经联合印发了《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做出了部署。财政部向农业部拨款8.27亿元,由农业部在未来5年内对全国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农业部组建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为上述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提升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一些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试点工作正在湖南等地开展。而且,当前活跃在城市污染场地的修复企业也表现出对农村土壤治理修复的兴趣,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艳丽说:“作为国内的修复龙头企业有责任承担起农村污染土地修复的重任,努力研发出一些适合农村土壤修复的技术。”

关于农村土地修复融资机制,国家层面目前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迅速推广,但已有地方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重庆市充分发挥国务院给予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优势,探索将农村污染场地修复纳入地票交易制度体系,运用地票交易制度解决一部分农村污染土地修复的融资问题。例如,重庆市对不能转变用地性质的非城市区域工业污染场地和农村农用地进行治理修复和复垦,凭借取得的地票在农村土地交易所中进行土地交易,以交易所获资金偿还其修复治理费用。

从修复方式上,土壤修复可分为将土壤挖掘或抽取出来,经运输后再进行治理的“异位修复”和不移动土壤而直接在原位置进行修复处理的“原位修复”。二者相比,“原位修复”成本较低、可修复深度更大、对土壤的破坏小,适用于更大面积土地的修复,因此更适合于农村。目前,农村土壤修复的“主力军”是一些植物。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自2005年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建立了以蜈蚣草为主的植物——物化固定联合修复技术示范工程,修复当地被污染以至无法耕种的农田。截至目前,这一工程已修复当地1280亩受到污染的农田,占当地总污染土壤的10%。修复后的农田收成率达到正常农田的90%。

龙涛告诉笔者,运用工程手段对浅层土壤进行修复,结合暴露途径阻隔、改变土地用途等方法,也可以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降低土地的环境风险水平。总体来说,以风险管理为原则,工程技术与制度控制双管齐下是当前修复污染土地的正确思路。

尽管一切刚刚起步,但毕竟是个很好的开始。若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是一轮朝阳,那么农村污染土地修复也已望见曙光。相信随着政策、法律体系完善,融资机制创新,以及技术手段升级,农村污染土地修复这个领域,必会变得生机勃勃。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守护农村土地的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作者:张旭辉 高胜达)


相关新闻

海口开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

中国环境报讯 海南省海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近日开展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范围为海口市十字路镇涵泳村、甲子镇西山村、三江镇仙旭村等村庄,调查内容为农田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和周边污染源等,土壤监测内容主要为pH值、六六六等20项指标。

这次调查监测是海口市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一次摸底,将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农村环保和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据悉,为做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海南省近日在海口市举办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样品分析技术,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土壤环境监测报告编制要求及今年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内容等。

李拉 罗参 陈泽源

  • <
  • >
  • CopyRight © 2009-2023 js6666金沙登录入口-欢迎您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77670号-1
  • 地址:南京市软件大道119号丰盛商汇5号楼4层 电话:025-83302008
  • 技术支持:软月互动